2007年6月24日 星期日


三十年前,福壽螺被引進台灣,大量繁殖,原本是想取代本土螺類,成為食用螺,但沒想到口感太差,養殖業者紛紛棄養,想不到繁殖力與適應力都超強的福壽螺,佔據了台灣的田野與溪流,讓台灣的本土水生植物,經歷一場生態浩劫田野間,溪流裡,處處看得到這種鮮豔的紅色葡萄串,遠遠看去,就像植物開了花,但其實,這些福壽螺的卵塊,正是台灣水生植物大浩劫的元兇福壽螺又名金寶螺,原產於阿根廷,胃口好,不挑食,最愛的是水生植物幼苗一隻母螺,一年平均可產七千到九千個卵,沒什麼天敵,又善於適應環境,短短數年,就佔據台灣了的田野與溼地一隻成螺,一天能喀掉十二株稻苗,最高每年造成上億元的農業損失,為了防治福壽螺,農民使用化學農藥,結果,卻換來農田污染,與更多水生植物死亡,福壽螺,依舊安然無恙,甚至往外擴散到現在,台灣幾乎有水的地方,就有福壽螺,一時的口腹之欲,讓螺害至今無法根除,也讓本土生態,付出慘痛代價(民視新聞薛學團林雅惠台北報導)

2007年6月5日 星期二

南美蟛蜞菊繁殖過量 威脅本土植物

摘錄自2007年5月16日東森新聞報台北報導
外來種入侵,對台灣生態帶來威脅,生態專家最近發現,博愛特區的行道樹下全被一種點綴著可愛小黃花藤蔓般的綠色樹葉所覆蓋。乍看之下,綠化環境清新優雅,但實際上這種名叫「南美蟛蜞菊」的植物,可是許多台灣原生植物的勁敵,它又稱為「地錦花」或是「穿地龍莖」,會蔓延而且有強力覆蓋性,生命力超強,常讓本土的原生物種慢慢消失,因此又被列為世界百大惡草之一。

為了達到綠化、美觀的小果,還有許多外來的景觀植物,像是馬纓丹、銀合歡還有非洲鳳仙花等,被人們大量栽種,卻也容易忽視了它們對生態帶來的嚴重影響。為了保護台灣原生植物,農委會提醒各界,避免大量使用外來種植物造景,以免讓本土植物陷入絕境。

嘉市友忠公園蟻丘 初判熱帶紅火蟻

摘錄自2007年5月9日聯合報嘉義報導
嘉義市友忠公園最近出現成群的紅火蟻,還有民眾被螫傷,向市議員蔡文旭陳情,蔡文旭昨天上午通知相關單位前往勘查並採樣,經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教授蕭文鳳初步鑑定,研判應是熱帶紅火蟻,排除入侵紅火蟻;至於確實的蟻種將送紅火蟻通報中心鑑定才能確認,9日可知答案。市府表示,民眾如發現紅火蟻或蟻丘不需過度驚慌,可打電話請蕭文鳳教授協助處理,電話2717818。

因應流感大流行 立院通過傳染疑慮動物可撲殺

摘錄自2007年5月28日台灣之音報導
為因應流感大流行,立法院初審通過「傳染病防治法」部分修正草案,未來台灣一旦爆發禽流感疫情,傳統市場在進行活禽買賣時,主管機關針對有疑慮的禽畜、動物或鳥類,可以直接禁止飼養、販售、撲殺及掩埋,一旦業者違反規定,依法將處以新台幣6萬到30萬元罰緩。

禽流感疫情升溫,越南與中國近來又相繼傳出禽畜及人類感染禽流感個案,為防範流感大流行,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擬定「傳染病防治法修正草案」,28日也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進行審議,由於傳統市場禽畜宰殺、感染禽流感案例不斷傳出,擔心未來可能會導致人畜共通傳染病。

因此,立委一致通過增修條文,規定一旦台灣發生疫情時,對於各種已經證實媒介傳染病的飲食物品、動物或動物屍體,在傳染病防治的情況下,地方主管機關可以禁止從事飼養、宰殺、販賣、贈與、棄置等行為;甚至對於有傳染病疑慮的動物,主管機關也能直接予以撲殺、銷毀、掩埋、化製或其他處置。

2007年5月29日 星期二

大園藝一 施柏任(B9535024)

The Great Wall
In c. 220 B.C., under Qin Shi Huang, sections of earlier fortifications were joined together to form a united defence system against invasions from the north. Construction continued up to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when the Great Wall became the world's largest military structure. Its historic and strategic importance is matched only by its architectural significance.

長城在c. 220 BC,在Qin Shi黃之下,更加早期的設防的部分一起被加入形成一個團結的防禦系統反對入侵從北部。 當長城成為了世界的最最大的軍事結構,建築繼續了由明朝決定(1368-1644)。 它歷史和戰略重要性由它的建築意義仅匹配。
ftp://pws.niu.edu.tw/WWW/~b9535024/

2007年4月9日 星期一

2007年3月27日 星期二

世界遺產個人報告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 : 龍舌蘭景觀及古代龍舌蘭產業設施

英文名稱 : Agave Landscape and Ancient Industrial Facilities of Tequila

所屬區域 :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
所屬國 : 墨西哥Mexico
遺產類別 : 文化遺產(ii)(iv)(v)(vi)
種類 : 產業遺址
所在地 : 墨西哥中西部,哈利斯科洲Jalisco State
方位 : N20 51 47 W103 46 43
列入世界遺產時間 : 2006年入選


遺產概述
占地34658公頃,位於特齊拉火山(Tequila Volcano)的小山丘與里約格蘭德河(Rio Grande River)的深谷之間,擁有茂盛地藍色龍舌蘭草生長的景觀。從16世紀開始,這些植物開始被製成龍舌蘭酒,且在近200年內被用於釀酒以及衣料用途上。遺址中的釀酒廠顯示了國際間在19、20世紀對龍舌蘭酒消費力的成長,今天,龍舌蘭文化被視為國家認同的一部份。這個地區串聯起藍色龍舌蘭草園地的景觀工作、生計及塔奇拉鎮(Tequila)、阿雷納(Arenal)、阿瑪阿提坦(Amatitan)這幾個產地的蒸餾室來釀造與蒸餾龍舌蘭草心。 列入遺產的部份包含了農田地區、釀酒廠、已經廢棄或是使用中的工廠、塔韋納斯(西班牙法律認為不合法的釀酒廠)、城鎮以及塔棲蘭(Teuchitlan)考古遺址,為數眾多的大牧場及莊園也被計入,其中有些建築的建造日期還能回朔到18世紀。無論是工廠或是大牧場的建築,其特徵都在於泥磚架構、以赭土粉刷的牆壁、石拱門、楔形石,並佐以新古典及巴洛克式裝飾。這個歷史景觀也反映出「前西班牙」發酵龍舌蘭汁的傳統與歐洲蒸餾過程的融合,以及當地技術與自歐洲和美國引進技術的結合。這個地區還包含了一些考古遺蹟,並証明了塔棲蘭文化在西元200年到900年間潤澤了特齊拉地區,尤其是農耕用的梯田景觀、住宅、寺廟、以及球場等等。(圖片來源:whc.unesco.org)